台灣中小企業領導人所面臨的接班傳承挑戰 作者:鄭又腆 博士
台灣中小企業在領導人接班傳承時,經常面臨 家族、管理、財務、企業文化 等多方面的挑戰。中小企業的領導人接班傳承通常需要 5-10 年,但具體時間會因企業類型、產業特性、接班人準備度等因素有所不同。相較於大型企業,台灣中小企業的接班傳承往往較為彈性且非正式,但仍需規劃,以確保企業穩定過渡。
台灣中小企業的平均壽命約為 13 年,但不同產業的企業壽命有所差異。
餐飲、零售業:平均壽命較短,約 5-7 年,因市場競爭激烈,經營環境變化快。
製造業、傳統產業:較為穩定,平均壽命約 15-20 年,但受全球經濟變化影響。
科技業、創新企業:有較大落差,成功企業可存活 10 年以上,但許多新創公司在 3-5 年內倒閉。
此外,台灣有 超過 70% 的家族企業 進入第二代時面臨接班困難,只有約 30% 能成功傳承到第二代,能延續到第三代的更不到 10%。這顯示中小企業壽命的挑戰,接班規劃與經營策略對企業存續至關重要。
台灣中小企業接班傳承時間與階段
1. 接班人培養與歷練(3-5 年)
內部培養:大部分台灣中小企業由家族成員接班,因此通常在 30-40 歲 開始培養,歷練 3-5 年。
關鍵能力養成:
實務經驗:讓接班人先從基層或中高階管理做起,熟悉營運。
財務與策略決策:培養經營管理能力,掌握公司財務狀況。
建立人脈:與供應鏈、客戶、內部團隊建立信任。
是否引進專業經理人? 若企業選擇外部專業經理人,則可能需要更長適應時間(約 5 年以上)。
2. 權力移交與過渡期(1-3 年)
逐步授權:初期由創辦人監督,讓接班人負責部分決策(如市場開拓、人事管理)。
共同管理:有些企業採 雙領導制,由老闆與接班人共同決策 1-3 年,降低風險。
正式交接:若接班人表現成熟,通常在 1-2 年 內完成董事長或總經理交接。
3. 過渡監督與穩定期(1-2 年)
前任領導擔任顧問角色,避免突然離場導致企業混亂。
接班人適應新職位,並在實務操作中調整經營策略。
台灣中小企業接班挑戰
創辦人不願放手:許多台灣企業主習慣親力親為,導致接班延遲。
家族與專業經理人矛盾:若家族成員與專業經理人角色未明確劃分,可能影響決策。
接班人意願低:部分年輕世代不願接班,可能需要尋找外部專業經理人。
企業文化轉型:接班人可能有新經營模式,若老一輩與員工未適應,容易引發內部衝突。
台灣中小企業的接班傳承時間通常介於 5-10 年,其中3-5 年培養與歷練,1-2 年正式交接與監督。若企業有完善的接班計畫,交接可更順利;反之,缺乏計畫的企業可能因突發變故(如創辦人健康問題)陷入經營困境。
以下是主要難題及對應的解決方案:
1. 創辦人不願放手,影響權力移轉
挑戰
創辦人習慣 親力親為,對企業有強烈的掌控慾,不願意交棒。
擔心接班人經驗不足,企業發展受影響。
企業文化過於「老闆中心」,難以適應新的領導模式。
解決方案
逐步授權:從小決策開始放手,讓接班人負責特定領域,如市場行銷、業務拓展,再逐步擴大權限。
雙領導模式:初期可採「雙領導」模式,讓創辦人與接班人 共同決策 1-3 年,降低風險。
心理準備:創辦人可透過 顧問角色 過渡,而非完全離開企業,減少心理上的不安全感。
2. 接班人意願低,無人可接
挑戰
第二代不願接班,因為:
興趣不符(想發展自己的事業)。
壓力過大(不想活在創辦人的陰影下)。
薪資與待遇不具吸引力(覺得進企業工作比創業或外企職位辛苦)。
若無適合的內部接班人,企業可能會陷入經營危機。
解決方案
提前培養興趣:讓第二代從小參與公司運作,增加對企業的認同感。
給予決策空間:創辦人應該給予接班人創新與改革的自由,而非強迫其照舊經營。
考慮專業經理人:如果家族成員無意接班,可考慮引進專業經理人,並制定長期經營計畫。
3. 家族內部意見分歧,影響企業運作
挑戰
多位家族成員對接班問題 意見不一致,內部產生權力鬥爭。
兄弟姊妹、親戚間出現財務或經營權爭議,影響企業穩定。
老一輩與新一代在經營理念上有代溝(如數位轉型、企業文化變革)。
解決方案
家族治理機制:建立家族憲法,明確規定接班程序、財務分配、職權劃分,避免內部紛爭。
第三方顧問:聘請專業顧問或律師,協助制定家族企業接班規劃。
分工明確:即使多位家族成員參與經營,也應有明確的職責分工,如財務管理、營運、品牌發展等。
4. 專業經理人與家族成員難以磨合
挑戰
若企業選擇專業經理人接班,可能與家族成員經營理念不符,產生摩擦。
家族成員可能不完全授權,導致專業經理人難以施展。
員工可能仍習慣「老闆模式」,不信任專業經理人。
解決方案
明確權責:讓專業經理人與家族成員的角色、職責清楚劃分,避免互相干涉。
家族監督機制:可成立董事會或家族委員會,確保專業經理人決策透明,避免權力失衡。
文化適應期:提供 1-2 年的適應期,讓專業經理人逐步建立威信,並讓家族成員與團隊習慣新的管理方式。
5. 企業文化與時代脫節,影響接班人發展
挑戰
創辦人習慣傳統管理模式(如人治、關係至上),但接班人希望導入數位轉型、制度化經營,雙方產生衝突。
員工難以接受新一代的管理方式,導致內部反彈。
企業未跟上市場變化,難以適應新的競爭環境。
解決方案
過渡期改革:讓接班人先進行小規模變革(如導入 ERP 系統、數位行銷),逐步讓企業適應新時代。
內部溝通:透過內部會議、員工培訓,讓員工理解變革的重要性,減少抗拒。
混合管理模式:在新舊管理方式之間找到平衡,如維持老一輩強調的「人情管理」,但結合數據決策、KPI 績效管理等新方式。
6. 財務與股權規劃不完善,影響企業穩定
挑戰
沒有提前規劃股權分配,導致接班後家族成員爭奪股權。
財務不透明,接班人上任後才發現企業負債過高、資金調度困難。
若企業選擇上市,可能影響家族的控制權。
解決方案
提前規劃股權:在接班前確保股權分配合理,避免家族內部爭議。
財務透明化:讓接班人提早參與財務規劃與決策,確保企業財務穩健。
專業財務顧問:聘請會計師、律師等專業人士,確保財務與股權規劃符合企業長遠發展。
成功接班的關鍵:
1.提前 5-10 年開始培養接班人,並逐步授權。
2.建立家族治理與接班計畫,避免內部紛爭。
3.靈活調整企業文化,讓新舊管理模式平穩交接。
4.確保財務透明,避免接班後發現財務危機。
5.若家族成員無意接班,可考慮專業經理人,並確保權責明確。
顧問的角色與職責
在中小企業接班傳承過程中,顧問扮演著關鍵的輔助角色,主要職責如下:
1.診斷企業現況:評估企業的財務、管理、文化與市場狀況,提供專業分析。
2.協助接班計畫制定:根據企業需求,設計適合的接班機制與路徑。
3.培訓接班人:提供領導管理、策略規劃與財務管理的專業訓練。
4.調解內部衝突:協助處理家族成員或企業內部的權力爭議,確保穩定接班。
5.監督接班執行:持續追蹤接班計畫進度,提供建議並調整策略。
6.法律與財務顧問:協助股權、稅務與法律架構規劃,確保企業穩定過渡。
結論
台灣中小企業的接班傳承充滿挑戰,關鍵在於「提前規劃、逐步授權、靈活調整」,並善用專業顧問與企業治理機制來確保平穩過渡。
只要提前規劃,並以開放的心態迎接變革,企業就能成功傳承,永續發展!
我們團隊陣容包括:國內頂尖企管顧問師,會計師,律師,保險/信託/財稅等專家,專注於 財富管理、家族企業治理與資產傳承規劃,
願景:成為最受尊敬的顧問團隊。
使命:整合(產官學研)資源,解決企業經營痛點。
核心價值:利他共享,互為貴人,感恩奉獻。
歡迎加入我們的LINE官方帳號,獲得更多實務資訊,開口得助,踏出第一步,由專家解決您切身的問題。
請點擊以下連結加入即可:
https://lin.ee/z7oU9nU
或掃碼:(可直接點擊以下QRCODE圖片)